神池:創新農業托管新模式 探索現代農業新途徑
輿情忻州2月15日消息 神池縣轄5鄉3鎮122個行政村,農戶2.1萬戶,耕地面積80萬畝,托管面積65萬畝。近年來,針對全縣農業生產經營相對粗放、農民廣種薄收等問題,結合農業生產托管試點項目的實施,形成了“三大舉措建平臺、三項機制抓規范、三種模式農戶選、三大效益增后勁”的“4個3”農業托管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一、“三大舉措”建平臺
一是組織化領導。成立縣農業生產托管試點項目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財政、農業農村部門負責人為副組長,農機部門及各鄉鎮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組織協調全縣農業生產托管工作。
二是平臺化運行。建立神池縣農業生產托管信息服務平臺,與農業農村部社會化服務平臺對接,通過PC客戶端或手機App,實時監測監控機械作業詳細情況和作業達標面積。全縣累計完成作業機械GPS定位系統安裝376臺(套),安裝作業模塊556臺,20家托管服務主體全部納入服務平臺,與500多戶下載手機客戶端的農民建立了對接機制。
三是數字化監管。20家托管服務主體在全部農機具上安裝農業農村部遠程監控裝置,將全部作業信息上傳到信息平臺。對全縣農業生產托管項目進行監督、指導、協調,有效提高信息化水平,解決統計驗收困難、地塊條塊分割面積難以精準測算、托管主體與農戶容易產生矛盾等問題。
二、“三項機制”抓規范
一是“三聯包”強指導。政府參與讓農民吃了“定心丸”。建立縣領導包鄉、鄉領導包村、工作人員包服務主體的“三聯包”工作機制(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各包聯1個鄉鎮,領導小組成員和每個鄉鎮領導包聯3個村,縣鄉工作人員包聯服務主體)。“三聯包”人員每月至少深入所包鄉、村和服務主體2次,就托管試點的收費標準、合同填寫、作業質量、作業進度等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發現問題、現場辦公、協調解決。項目實施兩年來,共解決各類問題82件,出動宣傳車20臺次,書寫墻體固定標語10條,懸掛橫幅標語70余條,發放宣傳單2萬余份。
二是“三步走”選主體。具體分三步完成:第一步發布公告。利用新聞媒體,對農業生產托管項目實施內容進行公告,鼓勵服務主體自行申報承擔試點任務,發動行業部門推薦優秀服務主體。第二步審核遴選。對部門推薦和自行申報的服務主體,縣托管領導小組組織人員深入實地,按照申報條件,從規模、能力、信譽、服務年限等方面進行初步評估,經領導小組綜合評選,遴選出優秀服務主體。第三步培訓提高。舉辦培訓班,對入選的服務主體進行農業托管培訓。2020年篩選出20個服務主體,培訓3期150人次,完成托管任務21萬畝。
三是“四方式”抓驗收。出臺了《神池縣農業生產托管驗收辦法》,成立驗收組,隨機抽取托管農戶總數的5%入戶初驗,并要求農戶簽字確認。主要采取“一聽、二看、三訪、四核”的驗收方式進行驗收。“一聽”即聽取服務主體負責人的匯報;“二看”即一看服務組織資料,二看現場服務面積和質量;“三訪”即一訪村委會對服務主體的滿意度,二訪農戶對服務主體的滿意度,同時通過電話進行回訪;“四核”主要是審核服務主體與農戶簽訂合同的真實性,合同面積與收取農戶服務費的準確性,合同面積與社會化服務平臺上傳數據的相符性以及作業軌跡的準確性,合同地塊面積與農戶土地確權證書地塊面積的相符性。
三、“三種模式”農戶選
一是全程托管。對玉米、谷子、高粱等高稈作物,實施耕、種、防、收四個環節全托管服務。參照上級農業部門農機作業建議價和當地市場價,確定每畝深耕35元,播種30元,病蟲防治25元,收獲85元,秸稈打捆離田30元,每畝共計服務費205元。除去財政補貼40%,農戶在整個農作物生產作業過程中每畝托管費123元。
二是包產托管。在玉米生產中,實施包括生產資料投入、耕種防收、糧食銷售等全環節托管。收獲后服務主體每畝給農戶400公斤玉米。以每公斤2元計價,農戶每畝收入800元,與當地土地流轉價400~450元相比,農戶在不參與任何農業生產經營、不擔任何風險的情況下,每畝增收350~400元。托管主體通過“六統一”經營(統一農機作業、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推廣新技術、統一管理、統一植保、統一收獲銷售),優化配置、節本增效,每畝純收入200元左右,加上每畝約100元的托管補貼,每畝純收入在300元左右,實現了農戶和托管服務主體的雙贏。
三是多主體聯動整村托管。神池縣八角鎮片區采取鎮政府引導、村集體配合、服務主體聯動的多主體聯動整村模式,堅持農機作業就地就近原則,將轄區內31個自然村劃分為東、南、西、北四片,由4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主體實行包片托管、機械互助、集中聯片、整村推進,每畝向村民收取深耕費20元、旋地費10元,與其他服務組織相比,農戶每畝減少作業成本3元,既提高了服務主體作業效率,也緩解了全鎮護林防火的壓力。
四、“三大效益”增后勁
一是節本增效最大化。托管項目實施前,服務主體服務意識差,市場服務價格混亂,缺乏行業標準。同時,由于大型機械不足、機械化程度低,農戶種植成本高、收益低。托管后,服務組織通過“六統一”經營,開展精準作業,降低了作業成本,提高了作業效率。農民種植成本降低、產量增加,觀念逐步轉變,加快了對接現代農業的意識。
二是服務主體規;。通過項目實施,農業服務主體從過去小打小鬧,到現在注重發展壯大,吸收更多農機戶加入,積極更新機械設備,規;洜I程度、生產效益逐步提高。兩年來,全縣農機服務組織增加30個,家庭農場增加22個,新增180馬力(1馬力=735.499瓦)以上大型拖拉機及配套設備125臺(套),中小型拖拉機412臺(套),玉米收獲機48臺,秸稈打捆機30臺,為全縣實施規;洜I打下良好基礎。
三是農業生產綠色化。開展農業生產托管以來,實施秸稈打捆離田和深耕還田28萬畝,農藥使用量每年減少0.33噸,減少了大氣污染和土壤污染,消除了森林火災隱患。
責任編輯:丁麗娟
1、凡本網注明“來源:互聯網輿情忻州”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互聯網輿情忻州(本網另有聲明的除外);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與本網簽署相關授權使用協議的單位及個人,應注意該等作品中是否有相應的授權使用限制聲明,不得違反該等限制聲明,且在授權范圍內使用時應注明“來源:互聯網輿情忻州”。違反前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互聯網輿情忻州)”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網站聯系電話:18295883981 郵箱:hlwyqxz@163.com
熱度排行

推薦
